吾爱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拔山河 > 第176章 大船坞

第176章 大船坞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

这章是昨天的,昨晚馋虫的网络出了些问题……晚上还有一章。

直接在陆地上撑起架子造船,等到船造好以后再拖行到水中,一旦遇到船只过大的情况,恐怕几十乃至上百的人都难以拖得动一条大船,而且太大的船只入水过程中也会受到一些损伤,影响日后的行船。也正是因为这种落后的造船模式,大大的限制了船舶的吨位,船只吨位有限,运货能力就受到饿限制。所以在宋朝以前,陆上丝绸之路是中原与外界贸易的主要方式。

宋朝以前并不是没有大船,就比如隋炀帝南巡所乘坐的龙舟,远比一般的海船要大的多,可见隋朝时候就已经有技术在制造大船了,只不过这种大船只有隋炀帝这种败家子能够造得起。

而有了船坞,便可以解决船只下水的问题,也就能够建造更大吨位的传播,更大的吨位也就意味着可以装载更多的货物,可以运输更多的士兵。

建设船坞并不是什么难题,追主要就是一个坞口挡水的坞门,所以长生便命人在临振建造了一座船坞。只不过由于推广水稻的新种植方法需要大量的人手,长生并不能调集太多的人马来修建船坞,所以船坞到今天才刚刚建好。

房玄龄走上前来,一脸新奇的望着眼前的船坞,随后开口:“侯爷,你想的这个船坞造船之法,臣的确是闻所未闻,不过仔细想来,用此法造船,便可以造出更大的船舶。只是这船坞,也太大些了吧,这船坞长短看来,足足有二十丈丈吧。”

“呵呵,单凭一个恶霸,的确是没这么厉害,我只是从中用了一些的手段,推波助澜一番而已。若不然恐怕还要等很久才能够等到这个机会。”徐世绩开口道。

长生也明白过来,所谓俚人的内讧完全是徐世绩挑起来的。回想起历史上记载的徐世绩平高丽,便是趁着盖苏文死后高丽内乱而起兵,可以徐世绩是钻了一个空子,在最恰当的时候发兵,时机把握之准确,足以让唐初其他名将汗颜。而仔细的分析一下,高丽内乱也有很多巧合的地方,要没有徐世绩的功劳,长生绝不相信。

徐世绩在对付外族方面的确有一招,分化离间、合纵连横等等无所不用其极。原本长生以为徐世绩就算是要对俚人动手,也是三五年以后的事情了,可万万没想到这才几个月的时间,徐世绩就要动手了。

“茂公,既然这事情是你安排的,我想你已经有了全盘的计划。”长生着将兵符掏出了,接着道:“我朱崖洲的兵马,全都交给你调配,具体怎么做我不管,但是我不希望死太多人,你要是把俚人都抓光了,我可找不到人给我种粮食了。”

“主公放心,末将已经全部安排妥当,给末将三个月的时间,就能够完全平定山上的俚人部落。”

“大?”长生摇了摇头:“我还嫌呢咱们以后会造出比这大的多的船”

后世的郑和下西洋时候乘坐的大宝船长达四十多丈,宽也有近二十丈。折合现在的长度就是接近一百五十米长,六十米的宽度,排水量足足有两万多吨,两艘这种的大宝船就的上一艘航空母舰了。相比较起明朝的大宝船,二十丈的海船的确算不了什么。

“主公,这海上行船跟江河中行船可不同,江河水风狼,大船能吃得住。海上风浪大,如果船舶早的太大的话,受到的风浪冲击也就大,船只承受不了风浪,不定走到一半就会被海浪冲垮了的。”房玄龄笑着。

“有这等事情,应该不会吧等一下,好像少了些什么……”长生轻轻挠了挠头,眼睛突然飘向了旁边一条造到一半的船。

“怎么看着有些不对劲啊。对了,想起来了,是龙骨这艘正在造的船没有龙骨,完全靠木板子拼起来,怪不得扛不住风浪。”

……

临振海边。

长生望着眼前刚刚建好的船坞,脸上泛起了一丝微笑。

船坞这东西出现在宋朝,宋朝的海运非常发达,造船业也因此有很大的发展,很多先进的造船技术都出现在宋朝,其中也包括对造船业影响巨大的船坞。

长生深深知道,朱崖洲作为一个海岛,船舶就是朱崖洲的命脉,所以长生一直想要改进造船技术。不过当长生亲自去观看工匠造船的时候,却发现这个时代造船并不使用船坞。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