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 第233章 《疗疴录》与“录学”

第233章 《疗疴录》与“录学”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而随着历史发展,后金女真渐渐崛起,《疗疴录》小说的开创性眼光仿佛是预言一般越来越多的在末年的明王朝之上印证,更使得这本小说的地位越来越高。

甚至诞生一群专门的《疗疴录》研究专家,世称“录学”,随着录学家的研究,《疗疴录》的剧情以及人物都不够他们钻研的了,他们从官制,军事组织制度等等方面去加以研究,把《疗疴录》的创作背景越来越深的被挖出来。

相关学者发现《疗疴录》的时代背景似乎和李国仙的《甄嬛传》相联动,因为录学家们越来越发现《疗疴录》中提及的北方戎狄王朝似乎和《甄嬛传》之中所描写的朝代极其相似。终于有人提出《疗疴录》和《甄嬛传》所描写的故事应该有时代勾连性——《甄嬛传》之中的飘飖国就是入侵的戎狄在打败了《疗疴录》中武朝之后建立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

联想到王文龙和李国仙的关系,两人共同创作作品故事背景的说法渐渐被提出。

越来越多学者确定《甄嬛传》中的“飘摇国”就是后金。

《疗疴录》影响多大只看福州城报纸专栏的讨论密度就知道,此书发表三个月后不光是王文龙的《旬报》,其他的报纸也全都出来对这篇小说发表评论,一片倒的都是好评。

《仓山诗丛》主编曹学佺高屋建瓴的在评论之中介绍:“《疗疴录》所写之人心世道,让人无力悲凉,哪怕有名医如涂旦可,名臣如宋常勤,对彼时局,亦是徒呼奈何。”

“此书将末世之中人人不敢作为之景象用二主角之视角缓缓写出:百姓流民不信官府,将军士卒不信长官,虽地主士绅读书之家,亦不信朝廷,只知守财自保,如此一来大厦岂能不倾?万般皆不可行,似患了沉疴久病,此非人病,国病也。病在暮气二字。”

“此书讲暮气深入骨髓,实实读之令人脊背发凉。”

到了后世,中国近代文学教科书中,更是将王文龙的《疗疴录》评为“封建末年文学之新声”“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启蒙之作”,在文学教科书中盛赞道:“《疗疴录》深刻描写了封建时代末年的悲惨现状,反映了明万历时期知识分子对于封建王朝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同时又是新兴资产阶级视角所代表的市民文学在明代通俗小说中的典型体现,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呼声。”

这一发现让《疗疴录》和《甄嬛传》的爱好者无比惊讶。

对于后来的小说创作者,王文龙的作品也是一座丰碑,几十年后的大作家李渔就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多次谈到王文龙的《疗疴录》这部巨著对他的影响。

“余自幼好读书,常受父亲教训曰杂书少读,心中也自羞愧,以为不能攻正经也。直至见《疗疴录》一册,手不释卷,方始明白小说中亦有巨作。”

“过去做小说者,只知以一人视角写去,若是要换人物,便牵动故事再换视角,此皆《三国演义》《水浒传》知写法。直至建阳公此书开创一种多视角写法,我辈文人方始知道若要写大场面,可以从不同视角着手,一个故事并非从头说至尾巴,可插叙、可倒叙,一个场景也并非只能用写景与对话描摹,人物,神态,心理,乃自天气景象,亦都是烘托场景之法,场景烘托气氛,气氛又作用于人物。”

“凡此种种技法皆从建阳公始,风气一开,天下作小说者由此蛟龙入海、鸟雀出笼,再不受羁绊也!”

王文龙的这本小说开创的近代小说写法对于后世的影响太过于深远,种种技法的引入以及极强的情节紧张感使得这本书几百年间都被奉为一流的娱乐文学与一流的讲史演绎。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