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 第424章 王建阳,你什么意思?

第424章 王建阳,你什么意思?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甲骨研究会第一期的三十五个研究员走入场中央,无论有无官身,他们今日全都穿着簇新的儒服,头戴方巾,净丝白布袜、青云履。

巳时,万历皇帝的御笔亲提匾额“敕办甲骨研究会”从皇宫一路送出来,众人连忙跪接,接着太子朱常洛的贺词也送到,然后是内阁三位阁老的贺词。

研究员们在礼部尚书李廷机的带领下,跟着第一届研究会会长董其昌先拜过御笔亲题的匾额,然后拜祭孔圣、焚香奉表念诵甲骨研究会成立的誓词。

虽然礼部专门安排了人守在一旁不准参观者动手触摸文物,但看着文物

王文龙为了这次展览,专门写了不少的展览介绍,确切来说是抄。他把自己脑海中看过的红山文物特展的展览词都抄遍了。

后世大陆博物馆中的展览词虽然一直被诟病为文风古板、介绍单调,但写作水平的确是有的,古板了一点,但是基本不会犯知识性错误。

王文龙通过旁征博引的对比,将红山文物和后续商州时期的文物之间的关连性介绍的十分清楚,让众人看的连连点头。

王文龙还从甲骨社的社员手上弄来了不少商周时期的玉器放在一旁作为对照。

此时众人还只是将甲骨研究会当成了一个新奇的常设机构,虽然重视,却远不知道甲骨研究会在后来的影响力。

这是大明第一个专属的研究机构,并不是因事设职,入选的研究员只要不犯重大错误被甲骨研究会开除研究员身份就是终身制的。能够入选就说明此人是全国数得上号的前百精英。

科举考试的难度算大吧?但是每一科会试总能考出两三百个进士,而甲骨研究会的研究员哪怕每个人都能干到死,人数也不会超过二百。

物以稀为贵,这研究员的价值未来只会越发水涨船高。

十几年后,哪怕是阁老想要混一个甲骨研究会的名头都不可得,那时礼部甚至都依靠着对甲骨研究会的名义管理权而从六部老末变成了稍有说话权利的衙门。

甲骨社网罗了全天下最优秀的金石学家,在王文龙的《训诂学讲义》出来之前金石学是绝对的小众学问,能玩得起这种研究的基本都有闲钱,此时金石学家都是收藏家。

这第一届甲骨研究会的成员选拔中王文龙也混到了一个考据学室主任的位置。

于是两天前,王主任混入甲骨学会的成立前会议,会议间隙他找未来同事们一番讨要,成功从他们手上借来了一堆商周玉器、青铜器参展。

其中最宝贵的一件是赵崡从陕西带来的商代通鼎,满功满刻,而且有清晰的渐变云纹。

王文龙愕然发现这件商代青铜器的纹样补足了红山文化云纹和商代典型云雷纹之间过渡期的史料,赵崡的这尊手把件如果流传到前世,妥妥一级文物。

京城的文武百官只有在礼仪性质的大潮汇才需要全员跑到皇宫去站班,至于平日里的小朝会,大多数六七品的小官每天管了什么事情皇帝并不需要了解,皇帝的家国大政也不需要和他们一起讨论,所以小朝会大多数官员是没必要参加的。

再鉴于如今的天子是十几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大朝会基本上也不太要参加了。

所以辰时过后,就有不少官员贵戚从正阳门入礼部参加甲骨研究会的成立典礼,这些人都是到衙门中点了卯之后又请假出来的,上班时间搞社交对于此时官员来说并不算多大罪过。

官员们呼朋引伴的进入礼部,典礼还没开始,众人却先被王文龙从辽东带回来的红山文物所吸引。

一件件文物被摆在木台上,眼尖之人或许还能发现那木台子其实是别人家中用来放花盆的花架,但王文龙按照后视展示台的形式在每一个花架上都用红绒布厚厚的定了一层,文物躺在红绒布的衬垫上,那些个原本寒酸的玛瑙玉、碎陶片瞬间便显得精致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