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 第345章 考据学也是朱子所传

第345章 考据学也是朱子所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朱熹是宋代集大成的考据学家,清代乾嘉学派的许多学者都受朱熹影响、用许多朱熹那儿流传下来的方法去研究问题。

拿着朱熹的方法,无论是学习还是更深入研究,第一步当然是回顾过去朱熹的研究,而这样一来朱熹研究中的错误必然也会被发现。

王文龙现在不说,再讲两节课也得刨到朱熹的问题上去,还不如早讲早习惯。

其实客观来说,朱熹确实是一代宗师,于许多学问都有开创之功,虽然他的一些研究到了明代就已经落后,但放在他生活的年代绝对是学术先锋。

朱熹《楚辞集注》有错漏,但为何流传如此之广,因为比起同时代的其他学者他注的更好。

朱熹创建理学可以说是再兴了儒门,南宋时朱熹就位列孔庙祭祀、原历史中到清代将孔庙大成殿中的孔庙十哲扩展为十二哲,朱熹还被搬进大成殿,成为孔庙十二哲之一,而其他十一哲全都是孔子的弟子,这就可见朱子的地位在儒门中有多高。

此时王文龙说朱熹有错实在有些惊人,连国子监的司业听了这话都张大嘴巴,感觉王文龙要惹祸。

而当下就有人不待举手便问:“建阳先生说此话不怕被说不敬圣贤?”

王文龙却丝毫不惧,他早知道会有这样的问题,也早就有护身的法宝。

王文龙闻言摇头笑道:“我并无不敬朱子的意思,训诂学就是从朱子闽学中发扬而来,若无朱子,也就没有今天的训诂学了,我辈皆是朱子门生。但越是尊敬就越要钻研先人的办法,继续仙人的路程,当年朱子若无这样气概怎么会训诂《楚辞》?我遵循朱子的方法,有了新的发现,那也是继先人之遗志也。”

朱熹在后世的名声褒贬不一真正原因是后来人拿着朱熹的研究成果,垄断了理学的话语权。

用着人家成果,却不让人家的研究继续发展,反而是继承了朱熹研究方法的乾嘉学派挖了程朱理学的根子。

说白了,考据学家的对手并不是朱熹。

就像孔子死后对儒家就没了解释权一样,朱熹又哪知道他死后几百年这些道学家扛着他的名头会去做什么事儿?

王文龙不理会堂下众人议论纷纷,接着往下讲:“训诂学若考察其历史大约可以说始于东周,迄今有三千余年,到东汉时便已经有了一套做事的模板与方法,有了完整的训诂释义书籍,但此后的千百年间,无论是著述之目的或是编写之方式,习者往往将之以为是经学之附庸,与音韵、形制学杂糅,然而若是深入研究,便会发现训诂学其实是一种独立学问,落往更精深的方向去研究,就必须将训诂学从其他小学之中独立出来……”

他一套话顿时让许多对他有意见的人哑火,还可以这样?

许多人心中不禁想:用朱熹的方法发现朱熹错了,算不算不尊重朱熹?应该不算吧?

看着场下众人的反应王文龙嘴角带笑,强调乾嘉学派出于闽学的这个事实果然好用,有了这顶保护伞文字狱盛行的清代都抓不到乾嘉学派的问题,更别说在此时万历朝了。

此时一些学派的儒者,直接骂朱熹都不会被抓,王文龙顶着这保护伞,只要事情不做得过于出格,大胆跳都没关系。

真不是王文龙想直接去冲击理学,而是要研究考据学就避不开找朱熹的麻烦。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